明朝一里等于576米。
古书有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里作为长度单位,《大戴礼记》:“三百步为里”,《度地论》说:“三百弓为一里”。
周代制度六尺为步,一里是一百八十丈。
唐以后五尺为步,直至明朝都没变过。
而宋明两朝,一里都是三百六十步。
一步是五尺,也是两跬。
明朝的尺度单位有三种:营造尺、裁衣尺、量地尺,分别为32厘米,34厘米,32厘米。
所以,360步相当于我们现在的576米。
明朝时一里有多长
明代一里是559.8米,换算过来约为134里,67公里。车兵、步兵要行军80明里,约合90里,45公里。
如果是军情紧急,那骑兵就要急行军150明里,约合168里,84公里。步兵、车兵100明里,约合112里,56公里。如果达不到这个速度,就要按军法处置
明朝时一里有多长
里作为长度单位,《大戴礼记》:“三百步为里”,《度地论》说:“三百弓为一里”。周代制度六尺为步,里是一百八十丈:唐以后五尺为步,直至宋、明,里都是三百六十步,也是等于一百八十丈。 清代规定里是长度系统中的单位,它的长度也定为一百八十丈。里作为地积单位,叫做平方里,到清代,称为方里。 周代制度是一井等于一平方里,合九百亩唐以后,五尺为一步,一平方里合五百四十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