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拿农夫山泉矿泉水来说,每瓶的包装上都写有零售价2元,如果是在非服务站和景区便利店,你卖三块钱根本就没人买,还会造成门店形象大打折扣从而损失大部分客流!大型品牌对零售价都有严格的把控以防零售市场混乱,想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卖也是不实际的。
另外一大用处就是在竞争激烈时,假设一个小区总共有三四家便利店,不论你卖的比人家贵还是便宜都不可取!卖的贵没人买,卖的便宜自己亏,只能是人家卖多少,你也跟着卖多少,这样才能保住自己的客源与收益。
其实市场导向定价法只是商品定价的一种方式,如果只知道按照市场价或者只用一种方式定价的话,那么该你赚的钱你一分也没赚到!小编今天就来告诉大家,还有哪些更赚钱的便利店商品定价法!
成本+毛利定价法
核算成本+预估毛利的定价法主要是从自身的经营利润出发,以保障自己的营业收益为主要目的,通过对门店各品类的毛利预估来制定价格。
成本+毛利定价法通常是和市场导向定价法结合制定的。我们能常见到些许便利店的某类单品定价非常低,如果自己也售卖这个价的话势必会造成亏损,所以在参考市场价格的时候也必须先盘算一下自己门店的成本和保本的毛利值,综合去评估制定才是万全之策。
假设一个进价8元的商品,你想要达到20%的毛利,那么它的定价就是8÷80%=10元,即为该商品的售卖定价。
看人定价法
做生意的都懂得什么叫看人下菜碟。
就好比网上流行的说法,为什么你妈买的菜总是比你买的便宜!
在未明码标价的市场上,看人下菜碟,不同的人卖不同的价是非常常见的事情。穿戴精致的都市白领、生活悠闲的精神大爷、柔韧有余的买菜大妈他们去同一家菜店买的菜都能是截然不同的价格。
便利店定价同样能看人下菜碟,但这方式和菜市场却有所不同。
菜市场的种类虽不多,但其品质有好坏也更无固定品牌一说,所以价格就更为波动一些,不光是对人如此,在不同的时段卖的价格也截然不同。
便利店售卖的东西大都是包装好的东西,并且品牌类的东西相对较多,价格不能乱喊乱卖;一家便利店多达几百上千个SKU,远是菜摊上几样菜品所不能比的,若是乱喊乱卖,岂不是乱了套了;便利店的标准化管理范围中,货架上也有标准的价签,顾客在挑选商品时也更方便一些。
便利店要看的是观察自己门店的所处位置和门店顾客的消费群体。
如果是开在商圈附近、汽车站、火车站的便利店,商品的定价肯定就要高一些,一是因为自身成本本就比普通位置的便利店要高,二是在该地段消费的人群对价格并不是很在意。
开在高档小区门口和普通住宅社区附近的便利店,售卖的价格也是不同的,消费档次高一些的客群,你选购高品质的货物,毛利提高5-10个点照样有人光顾;消费档次低一些的客群,价格才是他们唯一关注的点。
看品定价法
便利店经营的品类有很多,由上图的便利店各品类毛利表可知总共分为香烟、酒类、食品饮料、粮油干货、熟食、日化和其他百货用品。
这些毛利区间大部分就是整个行业市场的毛利区间,烟酒类价格上游市场管控严格,副食饮料类大都是品牌,粮油类饮食用品居民心理价位有限,剩下的就是熟食和百货了。
熟食因为需要进行二次加工,毛利高是自然的,其他百货类的高毛利的原因主要源于:
1.百货属于购买频率较低的品类,消费者对该品类价格模糊,通常只有心理预估价;
2.百货品类品牌多且杂,没有固定的控价一说;
3.百货类品质差异较大,就好比最常见的拖把,有十块的、三十块的甚至一百块的,只要品质不差,消费者对一般品质的产品无法界定并衡量其价格,因此在定价上可以相对太高一些。
其实这后两点因素和服装行业非常类似!如果不是同行业人或经常购买衣服的人,一般不会太分得清什么衣服是什么材质,这类材质造价是多少,并且对其款式和质量无法拥有一个准确的市场价估算价位,因此在售价和买价上也是差异较大利润较高。
我们在对具有该特性的商品定价时,也可以适当调高一些价位,只要是品质过关并且在顾客心理接受价位以内的都是合理价格。
以上四种定价方法我们可以看出,便利店商品定价仍然是围绕着商品定价的核心要素展开的:
1、顾客的心理价位和市场价位;
2、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3、竞争性和自身条件。
所有定价技巧,只要依照这三点核心要素其实都八九不离十。
还有一些定价技巧,依据锚定效应定价,实施捆绑销售定价等与销售手段挂钩的定价技巧我们下次再慢慢细说。
(图源网络,侵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